7月29日,珠海市水务科技大讲堂(第4期)暨第四届“净水清流”科技沙龙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市水务局主办,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承办,旨在促进水务科技创新交流,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领导班子、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区(功能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珠海水控集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市水利学会、水务协会相关会员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道之言,足可启思。”市水务局副局长王玲表示,水务科技大讲堂自开办以来,已成为我市水务行业重要的技术交流平台,有效促进全市水务行业最新技术的交流与应用,推动创新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本期活动延续“科技赋能、创新发展”的理念,邀请业内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科技成果分享环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殷高方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水体综合毒性应急监测新技术。该技术通过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同单位共同成功研制出基于藻类光合抑制效应的水体综合毒性在线快速监测预警设备。据殷高方研究员介绍,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将水体综合生物毒性检测时间从数十小时缩短至数分钟,同时将毒性物质检测灵敏度提升至微克每升量级,大大提高了应急监测和预警效率。
市供水与排水治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琪雨则围绕供水水质标准发展作专题报告。她系统梳理了我国供水水质标准的发展历程,详细解读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通过对比沪深港澳及国际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供水水质标准,提出我国供水标准体系发展建议。结合大湾区不同水源城市实行新国标后的水质对比,以及杭州余杭供水事件案例,她着重强调了供水行业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就相关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专家们直面技术难题的开放态度或得广泛认可。“科研需要勇气,更需要坦诚”成为年轻科研人员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大讲堂促进了创新理念传播与先进技术推广,科技作为推动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作用愈发凸显。水务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学新知、拓视野、共创新,让智慧交汇、让创新迸发,将新技术、新模式在岗位先行先试,用高标准,高科技守护净水清流。
主办方呼吁,各单位和个人要以科技大讲堂为纽带,深化合作创新,将珠海打造成水务科技的“实验室”,开展新技术、新模式先行先试;借助珠海市水务科技大会契机,建设行业科技交流“会客厅”,促进智慧碰撞和创新合作。
上一篇: 珠海市水务局携社会组织赴林头镇村开展深度调研
下一篇:市水务局开展《珠海市水利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宣贯培训 共筑水利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