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珠海市河长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的“军民携手清淤共建绿美家园”联合行动在斗门区白蕉镇冲口村启动,旨在通过清理河道淤泥、恢复水生态功能,提升乡村环境质量与河道行洪能力。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珠海市水务局等部门及斗门区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等超290人参与,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斗门区作为典型的低沙田地区,长期面临河网淤泥沉积、水质受影响等问题。2018年以来,该区已累计完成河道清淤161段,总长度达318.66公里;2024年冬春时节,投入机械4047台班、人员6062人次,完成清淤量83.08万立方米,包括水塘1.13万亩、河道19.29公里、农田灌排沟渠78.96公里,为区域防洪灌溉和生态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珠海常态化推进水塘河道清淤,2024年4月至今,投入人力2.06万人次,发动党员干部超1万人次,出动机械1.05万台班,完成清淤水塘1796个、农田灌排沟渠165.07公里、河道46.33公里,清淤总量250.73万立方米。
活动现场,四大作业组分工明确,在冲口村水网区域,采取人工清淤与机械清淤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工作。其中,人工清淤组由珠海市民兵及省、市、区机关单位志愿者和村民群众组成,负责冲口村排洪渠段(木材厂至1号桥段、1号桥至大石鼓段)的杂草清除与淤泥疏浚,重点恢复河渠排洪能力;机械清淤组由珠海市水务协会及专业团队承担合盛围泵河段的机械化清淤,针对沉积多年的淤泥进行集中清理,提升泵河排灌效率。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行动通过“人工精细化整治+机械规模化作业”相结合,清理淤泥1850立方米、杂草2900平方米,同步改善周边1.2公里河道及8000亩农田灌排条件。
此次清淤行动展现多元共治的强大合力,体现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共治”的治水模式。“军民携手”清淤是继“水塘河道志愿清淤月”后的又一创新实践,激发全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现场志愿者代表表示,将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持续投身水环境治理,共同守护珠海的“水乡脉络”。
据介绍,近年来,珠海始终将河道清淤作为改善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抓手,通过冬春季节集中清淤与常态化管护结合,逐步构建“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水网体系。此次联合行动不仅是一次清淤攻坚,更是对“河长制”责任落实的深化推进——通过跨部门协作、军民联动,探索镇村河涌沟渠常态化清淤模式,为全省水环境治理提供“珠海经验”。
接下来,珠海市河长制办公室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完善工作指引和政策保障,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指导各区常态化推进水塘河道清淤,确保“清一片、成一片、护一方”,以高质量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态保护,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珠海生态建设。
上一篇: 市水务局开展防汛安全和河道清淤督导检查工作
下一篇:没有了